行業資訊
城市中心區空間豐富多樣、立體化發展
城市中心區空間包括街道空間、廣場空間和開敞綠地等開放空間,還包括眾多公共建筑組合的內部空間,空間豐富多樣,設計中需要滿足多方面的不同空間需求。
法國巴黎的列·阿萊(Les Halles)地區在巴黎舊城的最核心部位,西南側有盧浮宮,東南方的城島上有巴黎圣母院,東部是1977年建成的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,南臨塞納河,沿河有一條城市主干道,是城市居民文化與休閑活動的中心。
列·阿萊地區在12世紀初開始形成,最初是圍繞著一座教堂的村落,到16世紀發展成巴黎的經濟中心。從歷史上看,這里并沒有廣場,而是一個農、副產品貿易中心。1854-1866年陸續建成8座平面為方形結構的農貿市場,到1936年增加到12座,分成兩組,每組之內互相連通,總面積4萬多㎡。市場的西北角方向有一座建于1532-1637年的教堂,西端是一個1813年建成的有一個穹隆頂的交易所,周圍有一些古典風格的住宅街坊,建于17和18世紀。
中央市場是巴黎地區最大的食品交易和批發中心,每天吸引著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到這一地區,交通十分擁擠。顯然,不論從保存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古跡集中地區的傳統風貌,還是從對中心區的現代化改造來看,這個地方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,而且迫切需要改造和更新。為了充分利用本地區優越的交通條件和傳統的商業文化,巴黎市政府于1971年在廣場下建成集交通、商業、文化、休閑、娛樂和體育等功能為一體的地下綜合體。
新規劃方案的特點是實行立體化再開發,把地面上簡單的貿易中心改造成一個多功能的公共活動廣場,在強調保留傳統建筑藝術特色的同時,開辟出一個以綠地為主的步行廣場,為城市中心區增添一處宜人的開敞空間;與此同時,將交通、商業、文娛和體育等多種功能都安排在廣場的地下空間中,形成一個大型的地下城市綜合體。在廣場的周圍,新建一些住宅、旅館、商店和一個會堂,建筑面積共8.5萬h㎡;在廣場的西側,設有一個面積約3000㎡、深13. 50m的下沉式廣場,周圍環繞著玻璃走廊,把商場部分的地下空間與地面空間連通起來,減輕地下空間的封閉感。
廣場西半部的地下商場,于1974年先行施工,1979年12月建成開業,每天接待顧客15萬人次,而地面上的規劃方案,到1979年3月才最終確定,取消了地面上擬建的國際貿易中心,擴大了綠地面積,使廣場成為歐洲城市中最大的一處公共活動場所。地下商場以其繁榮的商業和周到的服務給人們留下良好的印象。
處于歷史文化名城中心的列,阿萊地區的再開發,雖然曾面對非常困難的保存傳統與現代化改造的棘手問題,但是通過立體化再開發,改變了原來的單一功能,實現了交通的立體化和現代化,充分發揮了地下空間在擴大環境容量、提高環境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。這使環境容量擴大了7-8倍,更重要的是,這并不是通過增加容積率取得的,相反,是在城市中的塞納河畔開辟出一處難得的文化休憩場所。
文章出自市政設計www.bjdfbt.com.cn,轉載請注明。
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